网上有人质疑,解放战争中,我军不是缴获了很多火炮吗?特别是四野,那为什么抗美援朝还那么缺炮呢?这个问题问得好,四野的炮本来就不少,打锦州就用了900多门炮,其中重炮就有300多门。其他如防守塔山、围困长春等,都得有几百门炮吧。据杨奎松教授考证,四野接收苏军转交日军的炮就有四千门左右,打完辽沈战役又缴获国军的也不会少,整个四野肯定不会低于不低于4000门火炮,结果到了朝鲜又缺炮了,可能吗?至于炮弹,那就更不应该缺了,淮海战役消耗了近70万发炮弹,其中打黄百韬就用了30万发,黄百韬在碾庄的人马才7.5万,平均每人得挨4发炮弹,这个弹药量虽说比不上美军的范弗里特弹药量(正常弹药量的5倍),但已经很夸张了。这些炮弹都是大连建新兵工厂生产的,管够。
同样的,解放战争缴获了国军大量美式装备,尤其是四野,辽沈、平津两大战役,消灭国军一百多万人,还有后来歼灭白崇禧的几十万人马,四野应该大量换成美械才对,可到了朝鲜,还在用三八大盖,并且还是大量的用,那缴获的美式装备都到哪里去了呢?。
还有,长征时红一红四第一次会师,描述四方面军八万人马,兵强马壮,武器装备和弹药充足。第二次会师时,四方面军有三万多人,因为南下后损失了一半人马。但西路军二万一千人,却说很多人没有武器,只有刀矛和棍子,所以西路军组织了六千多人的刀棍队,因此打不过马家军,导致西路军全军覆灭。那四方面军的武器呢?南下时打败仗都丢了?百丈关属于阵地战,人死了,武器不会丢吧。应该是人少了,武器装备相对更充足了才对。
到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,又说三个师共45000人,大概有4.2~4.3万支各种枪炮。这个比例又太大了,基本人手一枪啊,根本就不缺武器。据张爱萍回忆录记载,他在长征后期,因为减员太多,就多出了很多枪械,张爱萍觉得扔了太可惜,于是就挑着十几支冲锋枪行军,彭雪枫劝他扔了轻装行军,他听了彭雪枫的。
59年庐山会议,伟人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,实际只有32000人,对国民党号称48000人,大概是要多拿军饷。为何只有32000人呢?中央红军到陕北就有7000多,红二十五军至少4000,陕北当地红军总得有3000吧,这就有了14000,东征扩红8000,共22000人。
二方面军算10000,四方面军15000,西路军21000。除开西路军,陕北应有红军47000多人,也就是伟人说的号称48000。那多出来的一万多人是怎么多的呢?
实际应该是中央红军到陕北时没有7000,大概5000吧,红二十五军没有4000,大概2000吧,二方面军没有10000,大概5000吧。而陕北当地红军应该只有2000左右。这样算下来,数字逻辑才能对得上。再加上东征扩红8000,四方面军15000,总共3700人。
这还是包括了一些家眷和行政人员,改编为八路军时,家眷和党务、行政人员不算,去掉五千人,也就是接近伟人说的32000了。
中国写历史的绝大多数是文人,文史不分家嘛。但文人在逻辑和数字上很不严谨,所以文章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,结果闹出很多笑话来。
赞(0)